当前位置: 首页 >> 热点 > > 正文

【热闻】楼纳村:布依寨里春风劲

2023-04-15 12:19:30金台资讯

春日温暖的午后,黄定标搬着凳子来到店门外,惬意地晒起了太阳。忙碌了大半天,他需要休息一下。

宽阔的马路两旁,一栋栋颇具民族特色的楼房建筑整齐排列着。黄定标的家和开了10多年的饭店就在其中。

顶效街道楼纳村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黄定标是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楼纳村的村民。每到周末或节假日,不少来自城市的游客就会来到楼纳村,或在田间闲庭信步,或在河边游玩垂钓。爱好摄影的游客东拍拍西拍拍,恨不得把楼纳村所有的美景都装进相机里。

“这10多年来,我们村的变化真的是翻天覆地,来玩的人越来越多,我这小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好。”黄定标说。

楼纳,是布依语的译音,意为“美丽的田坝”。楼纳村是一个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寨,也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寨,田园景色很美,过去却不富裕。

楼纳美如画。

“村子里的砂石路坑坑洼洼,下雨天走路去赶场,回到家里,鞋子上全是泥巴。有时雨下得大,家里还会漏雨,就用脸盆去接。交通靠走、治安靠狗、通信靠吼……说的就是以前贫穷的样子。”村党支部书记陈再安说。

近年来,楼纳村干部群众以“党建引领、产业发展、技能培训、文化铸魂、生态保护”为抓手,着力创建和谐、充分就业、文明、平安、红旗“五型”村居。

楼纳插秧比赛。

乡村要富,产业先行。

2011年下半年开始,楼纳村按照“把农民变成产业工人,农民把土地交给经营能手经营”的思路,实施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土地流转模式,引进涉农企业发展花卉、中药材、水果等多样化农业。

乡村振兴战略的春风吹进楼纳村,楼纳村与黔西南州烟草专卖局(公司)“牵手”,对产业布局进行拓宽升级,着力建设楼纳烟叶产业综合体。

综合体建设坚持“政府领导、烟草主导、烟农主体、村社组织、多方参与”的原则,构建“烟草+龙头企业+烟农合作社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,因地制宜选择粮油、紫苏、蔬菜、养殖、水果等配套产业,形成粮烟协同、产业融合的发展格局。

楼纳纺织比赛。

着眼于农业现代化,楼纳综合体的建设一切坚持高标准。对土地,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,按3000元/亩的投入标准,完善路、水配套,进行土地治理。

重点环节推广机械化,从烟叶育苗到机耕再到起垄,处处可见机械化的身影。

生产坚持绿色化,利用蚜茧蜂、蠋蝽等天敌昆虫防治虫害,推广地膜回收,施用有机肥,使用生物质颗粒烤房进行烟叶烘烤,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保护楼纳优美的生态环境。

“我家11亩土地流转出去种烟,一年流转费用就有近1万元。农忙的时候,我就到烟地里打工,每天收入100多元,既能照顾家里老人,又有钱赚。”村民杨荣波说。

去年一年,楼纳村民通过在烟地务工就赚到劳务费用100多万元。“以前村民要么种地,要么外出打工,如今产业发展起来了,最受益的就是群众。现在他们就在家门口打工挣钱,生活是一天更比一天好了!”陈再安自豪地说。

楼纳少数民族活动现场。

56岁的布依族村民吴荣建对如今的烤烟种植技术赞不绝口。

“很久以前家里种过烟,可难了,又脏又累。现在变化太大了,很多都是机械化,植保都用上了无人机,省事多了。”吴荣建说。

今年,吴荣建也申请了50亩烟叶种植计划,希望通过烤烟让家庭生活更上一层楼。

非凡十余年,楼纳村完全变了个样。在楼纳村中穿行,溪水潺潺的楼纳河、依溪而建的“十峰九连湾”郊野公园、整洁美观的农家小院和别具一格的文化广场镶嵌于青山绿水间,自然之美与生态之美相互融合,山水如画、家园美丽。

楼纳少数民族活动现场。

2022年,楼纳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046元,是2011年的4倍,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、产业兴旺、村强民富的发展之路。

晒过了太阳,浑身暖洋洋的,返回店中又忙碌起来。黄定标相信自家小店的生意会越来越兴隆,家乡的未来会越来越美好。每每想到这,黄定标就浑身充满了干劲。(文/图吴清海、龙雯)

标签: